主页 > 百科知识 > 天石砚铭苏轼翻译

天石砚铭苏轼翻译

时间:2024-11-30 07:01:06 浏览量:

12岁那年,苏轼有一天在家后院的空地上和孩子们一起挖游戏。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石头头,形状像一条鱼,肤色柔和,呈浅绿色。表面上有精美的银色图案,敲门会发出叮当声。他试图将其用作砚使,很容易获得墨,但不幸的是没有储水的地方。父亲说:“这是天砚!凡是具有良好石材的砚石,不在乎其外观!”因此,立即将这砚送给了苏轼,苏轼说:“”这砚是吉祥的象征。 “所以,苏轼i把它当作宝藏,并在上面刻上了铭文,说:“自从我收到上帝的恩赐以来,我以后就再也不能改变它。”道德应该很高,或者应该保留身体如果两者兼而有之,那么我该如何选择,以抬高人们的鼻子和膝盖到人们的脚下,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少的人吗?”

元丰二年(1079年)的秋天和七月,我被定罪。整个家庭流离失所,书籍散落。第二年,我赶赴黄州,找不到砚台,以为丢了。七年(1084))七月,这艘船前往当涂地球国,打开书柜,突然又看见了,高兴极了。因此,他将其交给了苏迨和苏过。尽管装饰的盒子不是很精致,但它是他父亲雕刻的。

拓展资料:

原文:

轼年十二时,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,与群儿凿地为戏。得异石,如鱼,肤温莹,作浅碧色。表里皆细银星,扣之铿然。试以为砚,甚发墨,顾无贮水处。先君曰:“是天砚也,有砚之德,而不足于形耳。”因以赐轼,曰:“是文字之祥也。”轼宝而用之,且为铭曰:

一受其戒,而不可更。或主于德,或全于形。均是二者,顾予安取。仰唇俯足,世固多有。

元丰二年秋七月,予得罪下狱,家属流离,书籍散乱。明年至黄州,求砚不复得,以为失之矣。七年七月,舟行至当涂,发书笥,忽复见之。甚喜,以付迨、过。其匣虽不工,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,而使工人就成之者,不可易也。

TAG: 天石砚铭

© 转乾企业管理-上海店铺装修报建公司 版权所有 | 黔ICP备2023009682号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