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百科知识 > 梁启超的散文最苦与最乐的赏析

梁启超的散文最苦与最乐的赏析

时间:2024-11-30 12:00:26 浏览量:

痛苦和快乐,是人类永恒的话题。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,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。梁启超的《最苦与最乐》一文,思想深刻,格调高雅,语言凝重,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,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,读来脍炙人口,掩卷沁人心脾,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。语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选编此文,是颇有见地的。

原文说:“人生什么事最苦呢?贫吗?不是。失意吗?不是。老吗?死吗?都不是。我说人生最苦的事,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。人若能知足,虽贫不苦;若能安分(不多作分外希望),虽然失意不苦;”中心论点是:人人必须尽责任。

人生在世,必须要对家庭、社会、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,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。这是文章一再强调的,也是梁启超强大的责任感的所在。

一、《最苦与最乐》中第一段用了三个排比设问句:人生什么事最苦呢?贫吗?不是;失意吗?不是;老吗?死吗?都不是。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:贫、失意、老、死,然后一一加以否定,最后再论述“负(未尽的)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”。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,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?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,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。否定了这些答案,读者就要寻找新的、合理的答案。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。

二、1.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,故意先提出问题,自己提问自己回答。

2.设问句的作用: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,引出下文,承上启下。吸引读者。

© 转乾企业管理-上海店铺装修报建公司 版权所有 | 黔ICP备2023009682号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换成@)